扫码打开虎嗅APP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经济观察报(ID:eeo-com-cn),作者:郑晨烨,原文标题:《“芯片之母”被“断供”之后:国产EDA企业如何破局?》,封面来自视觉中国。
虽然从业内人士的反应来看,似乎此次“断供”EDA一事眼下还不会对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造成影响。但当未来某一天,国产芯片的制造工艺能达到3nm之时,国内的半导体厂商是否能用上符合标准的国产EDA工具?而国内的EDA行业眼下发展现状又如何呢?
“其实我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,心里还是有点庆幸的,这种意外建成的‘壁垒’将为我们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。”在同记者谈及美国对相关EDA工具实行出口管制这一消息时,何建华如是说。
何建华是上海芯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总监,其所在公司成立于2019年底,专注于物理仿真领域EDA工具的自主研发。
何建华所说的“这个消息”,是指在美东时间8月12日,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,将对设计GAAFET(全栅场效应晶体管)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E-DA软件实行出口管制,相关禁令于美东时间8月15日正式生效。
“断供”暂时影响有限
“如果说光刻机是‘芯片之父’,那么EDA就是‘芯片之母’,它就好比设计师用的Photoshop,是一个贯彻芯片设计全流程的计算机辅助工具。”上海一家IC设计公司的员工陈泽宁告诉记者。
同国内诸多被“卡脖子”的半导体环节一样,EDA市场当前也处在被国外厂商垄断的状态中。
根据赛迪智库在去年底的统计,2020年新思科技(SNPS.US)、楷登电子(NASDAQ:CDNS)、西门子(PINK:SI-EGY)三家海外公司在全球EDA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77%,在国内EDA市场占有率合计约80%。
在此背景下,“EDA出口禁令”颁布,再度引发了市场的焦虑,不少国内EDA经销商开始接到大量客户提出的有关“国产EDA工具”的咨询。
“大家都在问,现在楷登电子、新思科技的产品还能授权吗,国内有可以替代的EDA工具吗?”北京一家EDA经销商人士谭楚告诉记者。
然而,在近日就此事走访半导体行业企业的过程中,记者发现,面对沸沸扬扬的“断供”消息,身处风波中的从业人员却普遍显得有些不以为意。
“这两天好多人过来问我们这个问题,‘哎呀,你们不都被禁止出口了吗?怎么还在这里摆展啊?’”在8月17日举行的2022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现场,楷登电子的市场经理杨宾悦笑着向记者说。
在杨宾悦看来,此次美国针对EDA工具实行的出口管制对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。“因为在大陆能生产和设计先进制程IC的企业比较少,我们目前所授权产品还不在管制范围内。”她说。
沪上一位半导体行业分析师王泓告诉记者,此次实行出口管制的EDA是用于制造工艺在3nm及以下级别的芯片,而国内的IC设计及制造厂商离实现3nm级别的工艺尚有不小距离。
“这个政策目的是阻碍你用先进制程去设计和制造芯片,这个层级的E-DA产品就是不断供,大陆也暂时没有哪家企业会去采购。”他进一步表示。
而作为IC设计领域的从业者,陈泽宁告诉记者,其所在公司的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离3nm制程也并不遥远,就算在断供的情况下,他们作为设计企业也会有多种渠道可以获得EDA工具。
珠海极海半导体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,此次EDA断供一事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任何影响。
“我们甚至都没关注到这个新闻。”该工作人员说。
国产EDA增速“喜人”
虽然从业内人士的反应来看,似乎此次“断供”EDA一事眼下还不会对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造成影响。
但当未来某一天,国产芯片的制造工艺能达到3nm之时,国内的半导体厂商是否能用上符合标准的国产EDA工具?而国内的EDA行业眼下发展现状又如何呢?
王泓告诉记者,在2008年以前,由于缺乏产业发展动能,国内布局EDA的企业并不多。自2008年4月国常会发布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“核心电子器件、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”实施方案》后,本土EDA产业才在政策的驱动下走上正轨。
不过,面对被海外厂商垄断的市场,首批本土EDA企业早年间一直在“夹缝”中寻找生存空间。
“EDA行业的壁垒很高,在当时,还没有企业意识到芯片产业存在‘卡脖子’现象,如果我可以很顺利地获得海外厂商的全流程服务,那自然不会去采购国产EDA工具,缺乏市场空间的本土EDA企业就更难缩小其与海外厂商的技术差距。”王泓说。
直到2020年,国际局势的变化,让半导体产业开始成为市场焦点。在当年,国务院印发了《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》,其中明确指出要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工具、基础软件、工业软件、应用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。
“2020年《若干政策》的发布,加速了国产EDA行业的发展,很多原先在海外半导体巨头从业的领军人才,开始回到国内创业,2019年至今,是本土EDA企业‘井喷式’增长的时期。”王泓表示。
根据知名行业咨询机构观研天下于去年底统计数据,截至2020年底,我国的EDA企业数量已达28家,同时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纷纷开始谋求上市,希冀于借助资本进一步推动公司发展。
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自2021年以来,概伦电子(688206.SH)、华大九天(301269.SZ)、广立微(301095.SZ)等本土EDA企业先后上市,另外,北京芯愿景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今年5月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书。
而本有望成为第四家本土EDA上市企业的—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则在递表科创板近一年后,于今年7月份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。
记者了解到,在当前已上市的三家EDA企业中,概伦电子与广立微的产品以覆盖产业部分关键环节的“点工具”为主,而华大九天则是国内唯一能提供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的企业。
从公开披露文件来看,概伦电子的EDA工具主要用于晶圆厂工艺平台的器件模型建模,以及设计阶段的电路仿真与验证。
而广立微则专注于芯片成品率提升和电性测试快速监控技术,其能提供制造类EDA软件、电性测试设备以及与芯片成品率提升技术相结合的整套解决方案。
作为本土EDA企业的领军者,华大九天投资者关系部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,其公司目前已建立了完备的核心技术体系,产品涵盖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、数字电路设计EDA工具、平板显示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和晶圆制造EDA工具等领域。
虽然本土EDA企业尚不能像海外巨头一般提供全流程覆盖的解决方案,但其针对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中关键环节的突破,也让国产EDA工具在高度集中的市场中分得了一杯羹。
从财务数据来看,当前国内已上市的三家EDA企业的营收增速均表现“亮眼”,其中,华大九天在2019至2021年间,分别实现营收2.57亿元、4.15亿元、5.79亿元,期内平均营收增速达57.17%,而同期内,广立微及概伦电子的年均营收增速也都超过了70%。
国联证券在7月发表研报分析称,在近年来国际政经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,芯片供应链安全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,芯片设计业、制造业产值开始快速增长,由此也带动了国内EDA市场需求的增长。
北京一家EDA经销商负责人谭楚就告诉记者,自去年以来,向其咨询国产EDA产品情况的客户明显增多。
“大家都在问,要是美国人不卖我们EDA了,国内现在有没有能替代的产品啊?”他说。
“鸿沟”与“偏见”
“我们目前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,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‘信任度’的问题。”何建华向记者表示。
在何建华看来,相比起美国的封杀,国内厂商对于国产EDA工具的“偏见”让其更为头疼。“其实我们的产品在部分指标上已经可以和国外厂商掰一掰手腕了,但是,客户总是觉得国产EDA和国外有差距,假如能够采用海外三巨头的产品,他们基本上不会考虑我们。”何建华无奈地说。
华大九天投资者关系部相关工作人员则向记者表示,大量IC设计与制造企业因为长期使用国际巨头的产品,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用户黏性,加之厂商对国内外EDA产品技术发展水平的固有认知,在一定程度上给EDA工具的国产替代带来了阻力。
王泓向记者表示,纵览EDA行业三十余年的发展史,海外厂商早已经历了多轮整合,如今能够提供全流程E-DA工具的三家巨头(新思科技、楷登电子、西门子),都具备超过三十年的发展历史,各自都进行过超50起以上的兼并收购。“新思科技在过去几十年中,收购了产业链中的100多家企业,本土EDA企业虽然具有后发优势,但是想在几年内就赶上人家几十年的发展和高度整合的市场生态,基本不可能。”王泓坦言。
从目前国内已上市的三家EDA企业披露的数据中,记者看到了本土EDA公司在研发投入上与海外巨头存在的巨大“鸿沟”。
以三家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华大九天为例,在2019年至2021年间,华大九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.35亿元、1.83亿元和3.05亿元,其研发费用占当期营收之比均在50%左右,可谓是下了“血本”。
但是同海外巨头相比,华大九天的研发投入仅占新思科技、楷登电子等海外公司的0.99%至4.21%之间。“本土企业若想进一步在国际市场推广其全流程解决方案,则必须要面对国际EDA巨头长期以来各自年均十亿美元左右的研发投入,与数千人的研发团队构筑起来的技术和生态壁垒,进行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、更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。”对此,华大九天投资者关系部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。
此外,在人力资源方面,国内EDA领域的人才储备也相对比较匮乏。
据赛迪智库去年底统计数据,2018-2020年我国EDA行业人才总规模分别约为2800人、3700人和4400人,其中供职于本土企业人才占比仅在三分之一左右。
“对于很多EDA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,如果有机会,大部分人还是会优先考虑外企,这不全是因为待遇的差距,更多的是看中头部企业的平台实力,这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来说比较重要。”一位芯片行业的猎头孙柯告诉记者。
“破局”之道
那么,面对综合竞争力方面的差距,本土EDA企业的“破局”之道又在何方?
对此,华大九天表示,新兴的EDA企业若想突破国际EDA巨头在全流程覆盖的垄断,使其产品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,必须重点突破关键环节的关键工具或对局部流程进行创新,为客户创造优于现有解决方案的价值,才有可能在国际市场得到认可和较高的商业回报。
重点突破、局部创新,这也是何建华所在公司当前采取的研发思路。
他告诉记者,其在针对客户需求制定解决方案时,会将关键指标分为轻重缓急予以攻关。“像我们的客户一般很关注精度与效率的问题,那我们在研发的时候就先解决这两个点,其他的次要指标都可以先放一放。”他说。
而在谭楚看来,本土EDA企业除了在技术实力上与海外三巨头存在差距,在品牌营销、销售渠道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。
“楷登电子经常会举办各种巡回技术研讨会、用户大会,在高校举办比赛,新思科技也有对应的年度开发者大会,这都是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的方式,国内的EDA企业除了钻研技术之外,打开品牌声量,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也很重要。”谭楚说。
“美国的封杀,让国内的厂商不得不开始考虑国产EDA替代的问题,市场需求的提升,会给本土EDA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。”何建华说,“这种因政策而形成的‘壁垒’,让本土EDA企业有了更多的机会。”
一直以来,在何建华眼中,需求端存在的一些固有“偏见”与使用惯性,给国产EDA工具的发展带来了不小阻力。
“其实我们公司一直是紧盯客户需求,积极攻关创新,但在这个过程中,也需要产业内相关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包容,毕竟是要在短时间内,追上人家几十年的积累。”他说。
陈泽宁也告诉记者,近年来受国际地缘形势变化的影响,众多国内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起自身的供应链安全,像其所在公司就获得了联想创投给出的天使轮融资,意欲扶持其公司以打破国外厂商的垄断。
“没有人会希望自家公司成为下一个‘中兴’和‘华为’,如果有一套领先又稳定的国产EDA摆在产业内各家公司的面前,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抢着采用。”他说。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王泓为化名)